NGO Education Survey

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
國立屏東大學

Contact Information:

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
No.4-18, Minsheng Rd.,
Pingtung
Taiwan
Eastern Asia
Asia

國立屏東大學

College: 人文社會學院(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)

Department: 社會發展學系(Depart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)

Courses:

公民社會

Level: 學士(Bachelor)

這是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「公民社會」課程群組的入門引導課程,必修3學分,為期一學期。作為入門引導課,本課程的內容設計,特別重視視野的開拓以及興趣的啟發。

 

社會三分法

現今學界一般將社會分成三個領域──國家(state)、市場(market)和第三部門(the third sector)。第三部門就是我們這裡所指的公民社會(civil society)。國家是政治力的代表,市場是經濟力的象徵,而公民社會則掌握了社會力。

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,這三個領域或力量的大小有異,愈是民主、經濟愈發達的社會,其社會力會愈強大。但,無論如何,這三個領域或力量彼此之間會互相影響,關係密切。

人,可以是土地上最令人感動、最美麗的風景之一。公民可以分成三類:個體公民(individual citizenship)、批判公民(critical citizenship)和積極公民(active citizenship)。積極公民對政府和市場的態度是既合作又監督。公民社會需要由更多積極公民來組成,才會生動活潑。積極公民及其所組成的公民社會,才是社會力的憑藉,也才能防止政府公權力的濫權和經濟力的唯利是圖。

弱勢地區/弱勢者更需要培力社會力、養成積極公民的性格和能力。

 

公民社會的三種研究取向

歷來思考公民社會(civil society)的取向可歸納成三種:把它看成是良善社會(good society)、社團生活(associational life)或公共領域(public sphere)。每個人對這三種取向,容或有所偏愛,但追求這三者的相輔相成,也成為某些人努力的志業。

公民社會的第2、3種取向的定義,與社會組織密切相關,是可以就業的地方。社團生活方面,具體組織包括:非營利組織(NPO)、非政府組織(NGO)、草根協會(grassroots association)、社會運動(social movement)、社會型企業(social enterprise)和全球公民社會(global civil society)等。公共領域方面,具體組織則包括:報紙、電視、雜誌、網路……,根據李丁讚(2004)的定義,還包括村里民大會、議會……都是可發揮的場所。

另一方面,公民社會的素養和能力,也有利於其他兩大領域(包括政府和市場)的就業。如何讓政府和市場具有公民社會的精神,也是公民社會工作者努力的重點之一。

 

公民社會有什麼用?

相關研究和生活經驗都指出,比起西方先進國家,臺灣人本來就比較不擅長於思考結構性問題和集會結社,也比較不喜歡多管「閒事」。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景氣,工作競爭更激烈,再加上選舉攻防等因素,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,受到嚴重的挑戰。

面對這些文化、經濟和政治等的不利條件,誠有必要加強青年學子對於公民社會的認識,並透過社會參與式的學習,來深化學生們對於公民社會具體運作過程的體驗,學會如何運用公民社會來解決公共議題和個人煩惱。

 

本課程的目標

基於上述問題意識,希望學生修完本課程以後能夠:

1.了解公民社會的理念和發展史。

2.透過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公民社會個案的研究和分享,了解公民社會的運作情形。

3.嘗試分組去接近公民社會並試做調查報告。


公民社會與社區發展

Level: 學士(Bachelor)

這是一門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的選修課程,每週二小時,為期一學期。

根據呂欣怡(2014:259-262)的歸納,臺灣人類學者常用四種問題意識來研究「社區」和「社造」:

1.從「全球地方感」(A Global Sense of Place) 的觀點切入,將社區營造視為對抗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的地方運動。

2.從公民社會理論切入,將社區視為公民社會的基礎。

3.從文化商品化的批判觀點切入,檢視 1996 年開始的「地方文化產業」政策所造成的「社區展演化」與「地方文化商品化」的問題。

4.從地方獨特的社會文化紋理切入,探討外在的政治經濟力量進入社區時,在地的意義體系與社會關係如何擔任中介的角色而發揮效用。

    本課程擬以第2個問題意識為主,但也旁涉其他問題意識,以便更深入來探討公民社會與社區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。

    因此,有必要一方面釐清公民社會的內涵和性質,另一方面深究社區發展的內涵和取向,進而將兩者結合在一起。

    歸納起來,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公民社會與社區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,知道如何進行相關的研究。具體而言,希望學生修畢此門課後能夠達成如下三個目標:1.了解公民社會的內涵和性質,2.洞察社區發展的內涵和取向,3.知道如何將公民社會與社區發展結合起來進行研究。


公益群眾募資

Level: 學士(Bachelor)

群眾募資(crowd funding)是由個人或組織發起募資專案,透過小額募款方式,募集所執行專案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資金,繼而執行完成該專案。儘管群眾募資並非是全新的募款型態,但是拜網際網路所賜,發起者可以更便捷地經由網際網路,在透過群眾募資平台發起募款專案,並在成功達成募款目標後,獲得贊助資金,是故,群眾募資已經成為許多創業家(entrepreneurs)、社會創業家(entrepreneurs)、營利與非營利組織(for-profit / non-for profit organizations) 接觸群眾、募資資金的重要管道之一。

這門課程目的即在於帶領同學共同探索群眾募資的運作。本課程共有四大主題:(一)認識群眾募資平台(二)何謂「公益」群眾募資:公益群眾募資VS.一般商業群眾募資VS.公益勸募異同探討(三)群眾募資案例討論(四)公益群募提案實作。簡言之。本課程之設計一方面將帶領同學認識、了解並分析群眾募資與募資平台;另一方面修課同學也將學習發起募資專案所需的知能,並且進行發起募資專案之實作。

 


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

Level: 學士(Bachelor)

廣義的社區(community)所指涉的不限於地理空間,更包括生活其中的人群,這群人彼此之間也許分享共同的文化習性、也許緊密互動但卻利益紛雜。因而,社區發展除受特定政策的影響,也關乎人們如何回應政策、分配資源、建立文化與社會關係。在其中,「組織」同時作為名詞與動詞,「社區組織」正是個人與社區及社會的中介介面。本課程將介紹社區工作的基本知識,同時將結合社區組織工作實例的討論以及在地參訪與實作,期望修課同學能對社區發展相關概念與實務有所認識,同時培養行動力與批判力。


社會企業

Level: 學士(Bachelor)

這是一門同時強調理論運用、小組討論、團體實作、提案發想的課程。社會企業在台灣是一個逐漸受到各界重視的新型態社會組織;社會企業以非營利組織增進公共利益之性格為基底,透過社會對話與調查定位民間存在的社會需求,運作上則強調組織的經營效能、社會創新手法與利害相關人的共同參與,其運作目的在於促進社會良善。本課程由三個部分構成,第一部份介紹社會企業的基本概念以及運作知識;第二部分為實際案例研討,透過討論批判性地學習國內外各種社企案例;第三部分為動手實做,除了社企參訪之外,同學將於期末完成一份社會企業的企畫提案。

本門課為本校大學社會責任(USR)計畫之《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新學分學程》課程之一,其目的期待同學能熟悉社會企業相關概念以及實務知識,提昇有關公共事務研究與理解能力,同時強化在第三部門就業與創業之能力。


Program Information:

No programs listed.

Degree and Certificate Information

No degrees listed.
No certificates listed.

Information on Training and Other Services

None listed

Additional Information